查看原文
其他

对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三个国家

吃果读书 2021-09-14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店长说 Author 酷哥


1905年3月1日,奉天会战结束,日俄战争接近尾声。日俄战争的影响,不仅仅是晚清统治下的中国,任由外国强盗在本土大开杀伐的“羞耻”,也不仅仅是割让旅顺大连给日本的“丧权辱国”,更深远的影响在于,没有日俄战争,就有可能不会发生后来的日本侵华。对九一八事变、卢沟桥事变、淞沪大战等历史大事件来说,日俄战争是他们的渊薮。


李鸿章将晚清称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,既是“局”,除了开局者,自然也应有搅局者与成局者。今天回望整段中国近代史,除了应对我们自身进行深刻反思外,亦应清楚,影响近代中国(1840—1949)至深的外部因素。


日  本

对近代中国伤害最深


日本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最大,因为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的走向。1936年,国民政府准备从训政转向限政,但“七七事变“不仅中断了这次跨越,也彻底改变了中国政治力量的结构。


实事求是地说,100多年中,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日本一样,在各方面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
◆ 维新变法后,很多日文名词进入中国:取缔、手续、积极、具体、目的、权利、义务、第三者、场合、部、代表、野蛮、发起、派出所、警察、检察官、写真……俯拾皆是。


这一度引起一些人的不安,张之洞在一份文件上批示不要使用新名词,辜鸿铭告诉他:“不要使用新名词”中的“名词”二字,便是一个新名词,来自日本。


◆ 民国建立前十五年间,共有956本日文书被译成汉文,同一时间内,汉译日只有16本。民国成立后十五年间,日译汉1759本。大量译书尤其是教科书,对文化和教育的影响可想而知。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白话文运动,其前身“文言合一”运动源于明治日本。


中国的新小说、新诗、新戏剧,都受益于日本文学的启迪。郁达夫的《沉沦》,看得出日本私小说的印痕,周作人的散文明显带有日本茶道的形式之美,鲁迅的杂文里总有一个黑瘦的影子,那就是藤野先生。


◆ 1896年起,大量中国留学生涌入日本学习,仅1906年就有8600人,是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留学运动。


章太炎、陈天华、邹容、黄兴、蔡锷、宋教仁、蒋介石、李叔同、胡风、田汉、夏衍……辛亥革命的先驱,国民党绝大部分元老,共产党创始人“南陈北李”,三分之一的中共一大代表,都在其列。有学者将甲午战争之后的中日关系称为“黄金十年”。


◆ 体制改革和社会改良也以日本为楷模。明治维新使日本“脱亚入欧”,跻身世界强国,为中国树立了极佳榜样。戊戌变法中光绪颁布的改革诏令,大部分从《日本变政考》中照搬过来。


◆ 中国的革命也从日本起步。孙中山足迹遍及世界强国,最终选择以日本为革命大本营。他将日本看作中国的天然盟友,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逃到横滨,便剪掉辫子,穿上西服,蓄起小胡子,此后终身都是“日本人”打扮,著名的中山装就是从日式学生装演变而来。


七七事变


以上是不坏的方面,再来看看另一面。

 

◆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,并制造“旅顺大屠杀”,四天三夜的抢劫、屠杀和强奸后,死难者约2万人。次年签订的《马关条约》是《南京条约》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,割占中国台湾等地,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完整。


日本的轻易得手还掀起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。此战,中国赔偿日本2亿3千150万两,相当于清政府三年、日本四年半财政收入!日军还掠夺大量船只、兵器、机器、粮食等,价值亦达1亿两。这些大大加重了中国的财政负担,日本则藉此加速发展军国主义,为后来更大规模侵华战争奠定基础。


◆ 1900年,日本是八国联军侵华的主力先锋。此战,日本除血腥杀戮外,还从京津掠走白银五百万两,将清宫内珍宝洗劫一空,之后又攫取赔款白银3000万两。


◆ 1914年8月,日本出兵占领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山东半岛。1915年1月提出“二十一条”,5月25日签字。“二十一条”就是要将中国的政治、军事、财政及领土完全置于控制之下,把整个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。


◆ 1928年,出兵制造了“济南惨案”,中国官民被焚杀死亡者17000余人,受伤2000余人,被俘5000余人。


◆ 1931年9月18日,日本关东军策划了柳条湖事件,并突然向驻守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。此为九一八事变。短短4个月,东北全部沦陷。


◆ 1937年7月7日,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,开始全面侵华,暴行罄竹难书。南京大屠杀一案,对平民和战俘进行了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、抢掠、强奸,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,烧毁南京三分之一房屋。至1945年,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,财产损失5000亿美元。


日本在中国的异类表现,就连当时的盟国纳粹德国,都形容其是“兽类集团”(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)。



美  国

对近代中国帮助最大


高晓松说,“只要是成熟的知识分子,都喜欢美国。”那么,为何大多数人的判断能力在中途截止了?这跟接受的教育和自身思考程度有关。更重要的是,很多事情我们未必听闻。


◆ 八国联军进北京,清政府濒临灭亡,列强划分势力范围时,唯美国提出尊重并保持清政府的存在,并极力倡导中国平等通商的门户开放政策,最大限度遏制了瓜分中国的图谋。


◆ 1926年,国民政府开始北伐,遭各地军阀反抗,并受到帝国主义国家干预。美国率先承认南京政府,并支持中国的统一事业,最终让中国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。


◆ 1941年4月美国“飞虎队”来华参战,运来80万吨战略物资,也付出了惨重代价:坠毁和失踪飞机609架,牺牲和失踪飞行员1500多名。借款5亿美元及8.457亿美元作战物资给中国。战争最后关头的两颗原子弹,则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迅速结束起到关键作用。


令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的“飞虎队”


◆ 1919年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,《凡尔赛和约》引发中国国内群情鼎沸,但直到1921年11月在美国倡议下召开华盛顿会议,山东问题才被和平解决。这是中国自1840年同列强交往以来,第一次非但没有丢失主权、反而争回一些主权的会议。


◆ 九一八事变次年,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向中日两国政府发出史称“不承认主义”的照会,明确反对日本武力侵占中国,不承认日本侵略“成果”,这无疑是对日本侵略的一种阻遏。


◆ 二战时期,美国率先废除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,积极支持中国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员。藉此,1943年底,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大国首脑会议开罗会议,国际地位空前提高,并于战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。


◆ 洋务运动时期,清廷共派遣四批,共120名幼童赴美学习,美国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国际人才。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、著名工程师詹天佑、民国初期国务总理唐绍仪皆在此列。


◆ 1900年义和团拳乱后签订《辛丑条约》,美国遏制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,并退还1900万赔款。中国以此款项资助留美学生,胡适、赵元任、竺可桢、梅贻琦均在此列。为培养留美预备生,又建立了清华学堂(清华大学)。


◆ 燕京大学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、质量最高的高等学府,由美国人司徒雷登创办。该校名师云集,周作人、郑振铎、钱穆、陈垣、张东荪、萧公权,令无数后来中国学人难望项背。费孝通、雷洁琼、侯仁之等则是该校毕业生。美国人创建的几十所高水平大学、中学及女子学校,后来都演变为中国最好的学校,如齐鲁大学、金陵女子大学、圣约翰大学等。


◆ Peter Parker于1834年来华,成为基督教第一个来华传教医生,1835年在广州开设中国第一所新式教会医院广州眼科医局,西医自此正式传入中国。后来的一些教会医院非常有名,湘雅、华西、齐鲁、协和等,至今仍是中国最好的医院。



苏  俄

对中国影响最复杂


3000多年来,中国的威胁基本来自北方。清末重臣左宗棠说,“终为中国患者,其俄罗斯也。”这话一点没错。


◆ 沙俄通过《尼布楚条约》《恰克图条约》《瑷珲条约》等不平等条约,侵占中国土地450万平方公里。被其占据的外兴安岭比东三省还要大,广阔的西伯利亚地区蕴含着丰富的矿藏。直接导致中国人的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,迁徙受限,并间接导致后来的人口政策。


◆ 1898年中俄签订条约,将旅顺口、大连湾及附近海面租于沙俄,从此,东北全境成为沙俄势力范围。


◆ 凡战,必灭绝式屠杀。日本、满清为统治中国人民,尚考虑保存中华血脉,沙俄则只要财产和土地,“屠戮务尽”,导致现在远东地区不见华人。


1900年“庚子俄难”


◆ 1923年1月4日,俄共(布)赞同越飞提出的,旨在“全力支持国民党”的政策。1月26日,《孙文越飞联合宣言》发表,宣言有四项内容,后三项都是有利于苏俄的规定,如”俄国军队不必立时由外蒙撤退”等等,此乃苏俄政府同北京政府长期交涉而从未达成的协议,在孙中山这里找到了突破口。


◆ 1924年,在苏联帮助下,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建立陆军军官学校。苏联派遣鲍罗廷担任广东国民党政府顾问,并极力促成国共联合战线的建立。苏联军队中的政委制模式,在日后的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得到广泛运用。


◆北伐战争开始前的1923-1926年,广州国民政府累计接受苏联价值300万金卢布的军火,及从1924年11月起每月10万金卢布的党务经费。国民党的创立、北伐乃至政党大改造,都离不开苏联的谋划与干预。


◆ 1927年斯大林强调,谁“绝对地、无条件和忠实地捍卫苏联、保卫苏联,谁就是革命者,谁就是国际主义者”。为了“保卫苏联”,中国付出极大代价。尤其是,苏联利用国共冲突和矛盾从中渔利,和后来有同样指导思想的中国政党的恩恩怨怨,自此进入了胶着的状态。


◆ 与日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,为了自己私利,纵容日本侵略中国,使日本肆无忌惮。


◆ 1924年在苏联支持下,“蒙古人民共和国”成立。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,斯大林提出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之一是“外蒙古现状须予维持”。1946年1月5日,国民党政府不得已而承认外蒙古独立。


正是沙(su)俄(lian)的多年介入与干预,改变了中国政治走向,也改变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命运,成为中国近代深重灾难的决定性原因。



从1840年以来,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呈现两幅面孔:一是力量,二是价值。


我们对力量的感受直观且沉痛,但是对价值的理解却一直模模糊糊。民主、法治、自由等等由西方生发,惠及全人类的普遍价值,在中国总是水土不服。


我们为何会遭受这样的大灾难?而经历了大灾难之后是否能转化为大智慧?是普遍价值本身有问题?还是我们的民族文化自带排异反应?


这取决于我们怎么看待历史。因为如果没有了解过真正的历史,大灾难绝不会带来大觉醒。历史在哪里扭曲,就在哪里突破。


但是,市面上能看到的历史书,要么是被“打扮”过的“二手历史”,是有话语权者想让我们看到的历史,即使少量优秀的历史作品,不是陷入宏大叙事,就是成了不同价值观的角逐场。我们需要能抓住近代史根本问题的历史作品。


为此先知书店诚荐:王人博老师新作《1840年以来的中国》,本书不同于其他历史著作,它将1840年以来的中国用“立宪构建现代国家”这一主线重新串联,从而将历史与现实直接链接。最大特点是融史学家的洞察、法学家的严谨、哲学家的智慧于一书。


作者王人博老师是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欢迎的老师。有人这样评价:他孤标傲世,不热衷,不盲从,不属任何派系。他自己的信条则是:自己就是自己,没有代表也不代表任何人”。


先知书店有幸获得少量签名。喜欢的书友,识别下图二维码,即可一键收藏,限量发售。



▍延伸阅读:

索维尔:理解人类的局限性,是智慧的开端

隐瞒事实:《纽约时报》对乌克兰大饥荒的报道

王人博:人其实很矮小,是被书垫高的

蔡元培:杀君马者道旁儿

钱理群:纪念鲁迅

野夫:童年的恐惧与仇恨

福泽谕吉:一个国家的启蒙老师

刘军宁:“五四运动”决定了中国的走向

沈志华:关于支持朝鲜发动战争的决策

沈志华:关于出兵援助朝鲜作战的决策

沈志华:关于拒绝联合国停火议案的决策

沈志华:跌跌宕宕,与档案纠缠一生

杨奎松:西安事变不只是逼蒋抗日

杨奎松:毛泽东是如何发现大饥荒的?

杨奎松 |你一国,我一国

我的左和右 | 杨奎松谈《革命》

忍将功业苦苍生:一个民族的落后首先是知识分子落后


▼点击阅读原文,与思想者同行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